天猫双11

[2025天猫双11]6年“双11”改变了啥?

52趣折网

01月01日

每日淘宝优惠线报汇总!秒级更新:点击查看

活动自动更新:点击查看 活动手动更新:点击查看

[7.8-7.9]淘宝超级88 官方立减12%

[7.1-7.7]淘宝超级立减 不只五折

[长期有效]淘宝省钱购 每天领红包

[长期有效]猫超省钱购 每天领红包

[长期活动]每天领频道红包 攒能量再兑换红包
手机淘宝搜索“好事连连876”领专享红包

[长期有效]淘宝领券中心 抢限量惊喜券

手机淘宝搜索“世界好大9977”领百亿补贴红包
6月21日-9月3日,每天抽百补红包

京东APP搜索“外卖优惠580”领京东外卖补贴券
7月1日-9月30日,每天限量领京东外卖券

京东APP搜索“好运连连777”领京东红包
7月1日-7月15日,每天赚红包

[长期有效]淘宝签到红包!连续签到7天最高666


点击此处查看最新淘宝天猫活动介绍


点击此处查看最新京东活动介绍


距离“双11”还有一周,线上线下的促销活动已经声势浩大。从2009年阿里首倡“双11”至今,电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?未来,电商还会带来哪些变革? 

消费者购物习惯的变迁 今年阿里将“双11”注册为商标,其“携商标以令对手”的做法引起不小争议。但不可否认,阿里确实是“”的首倡者。阿里“双11”的销售额,从2009年的5000万元,飙升至2025年的350亿元。与此同时,京东、苏宁等电商也加入其中,最终形成了全球瞩目的“双11”现象。 “双11”红火的背后,是消费者购物习惯的变迁。

艾瑞数据显示,2009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规模不到2500亿元。到了2025年,这一金额增至1.85万亿元,是2009年的7.4倍。快慢不均之下,今年二季度,网络购物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首次单季度突破10%。 

与此同时,消费者的心态也在悄然变化。早些时候,“双11”还被不少网民戏称为“败家日”“剁手日”。随着网购在中国的日益普及,“双11”渐成为“喜大普奔”的全民消费日。 对于实体商场而言,电商的快速发展分流了不少的客源。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,其监测的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1~9月销售额同比增长6.3%,而同期网络购物同比增长32.2%。 

电商更大的冲击是消费者购物习惯的变化。贝恩咨询一项调查显示,超过50%的受访者表示,无论他们最终是在网上消费还是在实体店消费,购买前都会浏览网站并比较价格;超过70%来自各个收入水平的受访者表明,他们会比较线上、线下以及不同电商间的价格。商场靠着地理优势坐地收租的好日子,已经一去不复返了。 

发展瓶颈逐渐显现 在电商风光的同时,发展的瓶颈也在逐渐显现。目前,电商运营成本不断攀升。易观国际分析师向记者透露:“很多人都以为电商的运营成本更低,但是我们测算发现,如果整体考虑物流、管理等综合成本,对于卖家而言,目前多数电商平台的运营成本甚至比线下还要高10到15个点。所以,电商平台亟待吸纳更多品牌,来提升规模效应。”

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(微博)也表示:“我遇到过一个老板是做鞋子的,他2025年“双11”线上促销做了6000万元的营业额,但是光广告费就交了2000万元,再加上各项成本,最后反而是亏损。” 

而在“双11”榜样的带领下,电商热衷于人工造节,诸如“816”、店庆、“双12”等促销名目频出,价格战愈演愈烈,这对卖家并非好事。 

亿邦动力网总编辑贾鹏雷告诉记者,电商促销是把双刃剑,虽然可以清除库存,但是过于集中的销售,导致促销前后缺乏订单,这对零售业来讲不是好事。 

未来如何更上一层楼?

遭遇成长瓶颈之下,未来电商将往何处去呢?记者采访发现,如今,电商正在向国际化、市场下沉和O2O(线上到线下)方面寻求突破。 

10月30日,亚马逊宣布,美国、德国、西班牙、法国、英国和意大利六大站点开通直邮中国服务;同日阿里集团也宣布,今年将成为首个全球化“双11”。 万擎咨询CEO鲁振旺告诉记者,电商国际化目前以进口为主,过去这块业务多是灰色领域,现在跨境电商着重透明化和合法化。目前,国内跨境电商都处于起步阶段,但未来这会是很大一块蛋糕。能否做到物流更快、价格更低,将是非常大的挑战。 

在跨境电商频频抢镜之时,电商下沉也成为亮点。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告诉记者,过去电商更多关注一二线城市,现在要开始培育其他区域市场,尤其是县城。那些地区物流配送不发达、实体店也不够多,所以县城消费者对网购需求更迫切。 

此外,O2O也成为电商和实体店共同探索的新领域,“双11”期间这一趋势更加明显。近日,苏宁发起“第二届O2O购物节”,万达广场也将开展“百店同庆”活动,踩着“双11”的步点,推出不少线上线下互动活动。阿里也未放弃O2O,今年有16个城市22家百货集团300家门店将参与阿里“双11”。 

“1号店”董事长于刚表示,传统零售在往线上走,电子商务往线下走,最后一定是O2O的融合,为顾客提供多渠道、更大的便利。